匿名用户
小
恢复常识(讨论)的编辑至耀武扬威的最后版本
imported>常识 小 (→说明) |
imported>耀武扬威 |
||
第5行: | 第5行: | ||
== 说明 == | == 说明 == | ||
上学期的社会心理学课作业,写于6月初,基本仅限于淫梦,部分观点和材料均较肤浅,完全无用的内容已直接删节;因为原本面向完全不懂网络的读者,'''细节大量缺失''',仅作参考之用 | |||
== 概述 == | == 概述 == | ||
2006年“高跟鞋虐猫事件”在网络引起巨大反响,当事人所在地的萝北县政府为此召开紧急会议,并在政府网站公布当事人的道歉信,原本作为一种问答社区形式由猫扑网开创的人肉搜索从此成为一个极为贬义的词汇进入了公众视野。直到2009年,又相继有一系列群体性网络暴力事件进入媒体视野,成为轰动一时的话题,这时网络中的群体非理性现象亦开始引起研究界的注意。至今针对网络暴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多集中于极化现象等网络暴民的形成机制方面,正是与此有关,不过本文将指出,这些研究还有着重大的不充分性。网络暴力的动机除受“正义感”的驱使外,还存在大量直接以攻击为目的的形式,后者在国内尤以贴吧为著,如早期将整个论坛作为目标,以爆吧、拆吧著称的就有所谓“百人爆吧队”“梦殇国际”“PSV吧”“蓝猫吧”等等,甚至贴吧官方的“贴吧志愿者联盟”也长期大肆参与,而当人成为此类攻击行为的目标时更表现得尤其恶劣。这包括从贴吧常年的混乱管理造成的霍布斯状态中诞生的“扣字圈”“网黑界”“喷系”,早在2010年代初网络“喷术”便已高度技术化,有所谓“扣字五项”等玩法,而人肉搜索也早已不再停留于等丑闻曝出后再去收集当事者的资料,而是攻击者主动收集目标的“黑历史”后同其真实信息一起在流量密集的社区曝光,早期称为“扒皮”,后罗玉凤吧的“出道”成为最广为人知的叫法。如今这些破坏性的网络群体不仅形成了壮观的文化圈,涉及个人信息的非法交易甚至存在庞大的产业链,QQ上存在户籍买卖渠道的事例屡见报端,曾有内部人士公开坦言“一手户籍只要几块钱”,经五六次转手后就能卖出两三百元的高价。 | |||
2008年在乌梦婷事件中出现所谓“恶俗系”,标志着一种新型暴民的诞生。[……]应当关注的乃是网络去抑制效应(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该术语由外国学者提出于2004年,中外网络环境的差异从这里已见端倪。在日本,类似的网络破坏群体至少已经存在了20年以上,与此有关的事实是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网络普及较早,1995年11月Windows95日文版在日本发售时四天内售出20万套,可想而知至少这时网络就已普及到了日本的各个阶层之中;而早期网络缺少有效的管理,往往成为无政府主义的天堂,发布于1998年的著名博文《赛博空间独立宣言》("A Declaration of the Independence of Cyberspace" | 2008年在乌梦婷事件中出现所谓“恶俗系”,标志着一种新型暴民的诞生。[……]应当关注的乃是网络去抑制效应(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该术语由外国学者提出于2004年,中外网络环境的差异从这里已见端倪。在日本,类似的网络破坏群体至少已经存在了20年以上,与此有关的事实是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网络普及较早,1995年11月Windows95日文版在日本发售时四天内售出20万套,可想而知至少这时网络就已普及到了日本的各个阶层之中;而早期网络缺少有效的管理,往往成为无政府主义的天堂,发布于1998年的著名博文《赛博空间独立宣言》("A Declaration of the Independence of Cyberspace")反映的正是这一现实。随Win95在日本的普及而来的便是「アングラサイト」(“地下网站”,即暗网)的大量崛起,这种网站多以讨论黑客技术、色情暴恐等违反法律道德的话题为主,有些甚至存在活跃的毒品交易。2000年“关于禁止不正当访问网络之行为等的法律”(不正アクセス行為の禁止等に関する法律)施行后此类网站势头大减,最终淡出公众视野,成为须通过隐秘渠道才能访问的「深層ウェブ」(深网),但90年代中期的所谓「アングラ黄金時代」中此类网站及其用户群体曾对日本社会产生相当影响,其中最为著名的「あめぞう」还成为2ch的前身。「あめぞう」用户中存在名为「ゲスっ」的以攻击骚扰其他BBS论坛为乐的群体,其成员曾侵入日本农水省的论坛,在其页面上播放奥姆真理教歌曲。2ch承袭这些网站的众多风气,至今仍存在这种攻击性群体大量可观察的实例。下文将以这些群体在中日网络环境下表现的差异为主,但首先还需明确它们的共同点: | ||
# 以攻击或霸凌行为为乐。此种心理被日本媒体明确称作“愉快犯”,而国内一些群体则将自己的攻击行为视为“找乐子”; | # 以攻击或霸凌行为为乐。此种心理被日本媒体明确称作“愉快犯”,而国内一些群体则将自己的攻击行为视为“找乐子”; | ||
第22行: | 第22行: | ||
=== 日本网络暴力性质更为过激 === | === 日本网络暴力性质更为过激 === | ||
2002年多田野数人等日本棒球选手被花边杂志发掘出其大学时代参与拍摄的㚻片“真夏夜的淫梦”,曝光后引起大量关注,成为前所未有的丑闻。因其内容的猎奇性,在2ch从对体育明星的嘲讽取笑中逐渐出现针对㚻片本身的话题,至2005年前后“淫梦”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基本成型,该亚文化中的群体极具攻击性,时常对与淫梦有关或看似有关的名人、企业等的博客网站进行集团骚扰。2007年NICONICO创立后这些群体随之涌入,有人开始用淫梦及其他相关㚻片制作恶搞视频,这些视频有较强娱乐性,使得淫梦成为网络模因四处传播,而由于模因传播的特点,通过NICONICO初次接触淫梦亚文化的人较易忽视其源于网络暴力的属性。2010年该群体与一业余声剧(ヴォイスドラマ)导演发生冲突,最终所有参与者均遭不同程度的人肉和长期骚扰,该业余导演也因与演员交往中的粗俗行为曝光而被迫引退。这一事件中诞生出专门针对女性业余配音爱好者的暴民群体「本スレ民」,淫梦群体用以攻击名人及大型团体的手段在这些普通人身上往往能发挥更大效果。相关制作物同样被广泛用于恶搞或二次创作,但声剧内容主要属于正常ACG,相关模因因此更难感受到与网络欺凌的关联,在国内的传播中很晚才引起注意。一系列事件的细节在国内披露后同以“恶俗”等暴行著称的国内淫梦群体中许多人却纷纷表示难以理解,具体来说日本网络欺凌的极端从中展现为两方面: | |||
# 目标选取上更不具正当性。国内“恶俗”从早期攻击有丑闻的明星及其粉丝群体到后来分化出众多派系,始终选择本身举止存在问题的人作为欺凌目标,以作为将暴行正当化的资本。然而在日本,只要在暴民中引起某种程度的注意就会被无差别针对,其中多数行为没有任何得到正当化的可能性。2013年曾有一名清华大学出身的中国女性被「本スレ民」人肉,全部起因仅仅是当事人在SNS上对违规转载表示反感,甚至「本スレ民」自己也承认当事人有极高素养,举止毫无破绽。 | # 目标选取上更不具正当性。国内“恶俗”从早期攻击有丑闻的明星及其粉丝群体到后来分化出众多派系,始终选择本身举止存在问题的人作为欺凌目标,以作为将暴行正当化的资本。然而在日本,只要在暴民中引起某种程度的注意就会被无差别针对,其中多数行为没有任何得到正当化的可能性。2013年曾有一名清华大学出身的中国女性被「本スレ民」人肉,全部起因仅仅是当事人在SNS上对违规转载表示反感,甚至「本スレ民」自己也承认当事人有极高素养,举止毫无破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