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家吧:修订间差异

添加52字节 、​ 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无编辑摘要
imported>不动の大图书馆
无编辑摘要
imported>可爱丶BB鸟酱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提示框|提示|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有改动,文中张希为受访人化名,仅供编辑者参考用}}
{{提示框|提示|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有改动,文中张希为受访人化名,仅供编辑者参考用}}
 
{{保护|为防止破坏|不限期半保护}}
近十年来,“精日”与社交媒体一起成长,从论坛到QQ群,再到贴吧,一些人有了稳定的兴趣方向,聚在稳定的圈子,甚至诞生出像样的线上“组织”。他们大多是十几岁的年轻人,却对自己的价值观深信不疑,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遇到不同意见,很难持续理性讨论,党同伐异,意气用事,有的走向网络暴力。
近十年来,“精日”与社交媒体一起成长,从论坛到QQ群,再到贴吧,一些人有了稳定的兴趣方向,聚在稳定的圈子,甚至诞生出像样的线上“组织”。他们大多是十几岁的年轻人,却对自己的价值观深信不疑,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遇到不同意见,很难持续理性讨论,党同伐异,意气用事,有的走向网络暴力。


第14行: 第13行:
“日本の家吧”活跃账号的名称很日式,如“相马孝”、“[[esg:实名/韦敬茹|韦林宗政]]”。他们把中国称为“他国”、“支那”,称日本为“皇国”,称呼自己为“昭和男儿”。有时候,吧内的“[[esg:实名/李镝#钓鱼达人|爱国青年]]”动辄指责他人为“精日”、“日杂”,在“日本地震吧”为地震叫好,宣扬“原子弹下无冤魂”。张希说,“这些行为引发反感,壮大了‘精日’团队”。“他们认为从小就被灌输恨日本,但是,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的日本和我们没有关系。”
“日本の家吧”活跃账号的名称很日式,如“相马孝”、“[[esg:实名/韦敬茹|韦林宗政]]”。他们把中国称为“他国”、“支那”,称日本为“皇国”,称呼自己为“昭和男儿”。有时候,吧内的“[[esg:实名/李镝#钓鱼达人|爱国青年]]”动辄指责他人为“精日”、“日杂”,在“日本地震吧”为地震叫好,宣扬“原子弹下无冤魂”。张希说,“这些行为引发反感,壮大了‘精日’团队”。“他们认为从小就被灌输恨日本,但是,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的日本和我们没有关系。”


由于大部分人是青少年,他们更容易受到动漫文化的影响,称看过“新番”的人都是“存活军人”。他们因为相同的兴趣互相认同。身处虚拟空间的“精日”们,形成了暴躁的行事风格,他们攻击任何不同的观点,甚至会从线上“动口”发展成[[esg:实名/杨昊#群众举报|线下“动手”]]。2015年“722事件”之后,“日本の家吧”被封,[[esg:实名/李镝|鬼石曼子]]等一批账号永久封禁,他的很多拥趸退出,张希说,这些人“背地里称李镝是过气儿废物”,“笑得我忍不住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由于大部分人是青少年,他们更容易受到动漫文化的影响,称看过“新番”的人都是“存活军人”。他们因为相同的兴趣互相认同。身处虚拟空间的“精日”们,形成了暴躁的行事风格,他们攻击任何不同的观点,甚至会从线上“动口”发展成[[esg:实名/杨昊#群众举报|线下“动手”]]。2015年“722事件”之后,“日本の家吧”被封,[[esg:实名/李镝|鬼石曼子]]等一批账号永久封禁,他的很多拥趸退出,张希说,这些人“背地里称李镝是过气废物”,“笑得我忍不住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退出的人曾告诉记者,当时他们活在自己想象的日本世界里,是为了维护心中那个虚幻日本的一切。有的人反思自己是“交友不慎”,但“当时就喜欢支配别人的感觉”。
退出的人曾告诉记者,当时他们活在自己想象的日本世界里,是为了维护心中那个虚幻日本的一切。有的人反思自己是“交友不慎”,但“当时就喜欢支配别人的感觉”。


{{孙系}}
== 评论 ==
== 评论 ==
<comments />
<comments />